top of page

你相信嗎?睡覺比醒的時候還要忙!(一)

  • 作家相片: 曹昌堯 博士
    曹昌堯 博士
  • 2020年4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0年4月29日




前言:睡眠時身體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我們可能都不太清楚,但是我們都知道充足的睡眠能讓我們神清氣爽、補足活力,為醒的時候作好準備。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睡眠,睡眠占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你醒的時候身體無法做的事情,依靠睡眠時來完成。所以,規律的睡眠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維護人體健康所必須的。

第一章:睡眠的分期與功能

基本上,睡眠週期可以分成:A. 非快速動眼期(NREM: Non-Rapid Eye Movement):占睡眠時間75%;B. 快速動眼期(REM: Rapid Eye Movement) 占睡眠時間25%。一個睡眠週期大約90分鐘,所以一個晚上7到8小時的睡眠時間,大約有五個睡眠週期。


A. 非快速動眼期(總共約70分鐘)又可以分成四期:

甲、第一期(約5分鐘):此時心跳與呼吸逐漸緩慢下來,肌肉放鬆,大腦開始出現混亂的片斷,EEG(腦波) 的振幅較清醒來得小,大約是3~7 cps (cycle per second)。

乙、第二期(約40分鐘):此時思緒更加模糊,體溫、脈博,呼吸更加下降而緩慢, EEG呈現較大的振幅及較慢的頻率,偶而會出現梭狀波:即大約是12~16 cps的一種猝發波,稱為睡眠梭狀波。

** 第一期與第二期為「淺睡期」此時容易被外界吵醒。

丙、第三期(約12分鐘):此時為較深之睡眠,體溫脈博呼吸持續下降、生長激素開始增加分泌,EEG呈現delta波(少於50%),腦波減緩到大約1~2 cps。

丁、第四期(約13分鐘):此時為沉睡期, 蛋白質合成增加,全身肌肉放鬆,生長激素繼續分泌,修復細胞與重建肌肉力量,消除白天的疲勞;此時開始作夢,並延續到快速動眼期。

** 第三期與第四期為「熟睡期」(有些學者將第三與第四期和為一期)此時不容易被外界叫醒;此段時間身體進行修復與重建,它對體能維繫與器官功能的維持非常重要。


B. 快速動眼期(第五期)(約20分鐘):

甲、此時處於沉睡狀態,很難被叫醒;眼皮下的眼球快速轉動,所以稱為快速動眼期。體溫上升、肌肉不動,男性會出現勃起,並且可能出現夢遺,女性陰道分泌會增加;此時延續第四期繼續作夢,心跳與呼吸會隨夢境及睡眠環境改變,並詮釋外界的情境入夢

乙、快速動眼期乃大腦將白天發生的的事情進行分析、重整後加以儲存,它對於經驗的累積與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


C. 為什麼大多數的夢境都記不得?

當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階段,經過「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而後進入清醒狀態,會發生「夢境抹除」的情況,所以睡眠品質良好的人會覺得他們沒有作夢或是一個夜晚中只作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絕大部分的科學家都相信所有人都會作夢,並且在每次的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中被叫醒的話(例如:被鬧鐘叫醒),他們就比較會記得那段快速動眼期所作的夢境。所以,睡眠品質不好的人或是睡眠環境經常會被吵醒的話(例如:搭火車臥鋪),就會覺得整個晚上睡覺都在作夢。


D. 為什麼老人家學甚麼事情都學得很慢?

在人的一生中,每天睡眠時間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其中「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縮短更明顯;新生兒的快波睡眠占整個睡眠時間的50%左右,成年人只占20%~30%,老年人占的比例更小。如前面所述,「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負責累積經驗與鞏固知識,所以小孩學東西很快,但是老人因為「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變短,所以學習能力變差。同樣地,雖然年紀輕輕,但是睡眠品質不好的人學習能力也會變差(例如:小孩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導致睡眠障礙)。


E. 一個人一天需要多少的睡眠?

一個人一天需要多少的睡眠?答案是因人而異,但是醫生建議每天充足的睡眠,應該要有7-8個小時。年齡越大,所需要睡眠的總時間越短,而且快速動眼期的時間也越短,睡眠中覺醒的次數也越多,所以,老人應該要每天規律運動來累積「睡眠債務」、避免太長時間的午睡而減弱「睡眠驅動力」;服膺睡眠的「日夜節律系統」,不要在白天睡覺或太早就寢,而導致入睡困難或半夜醒來。以上這些關於睡眠生理基礎與睡眠調節機制,將在下一次的文章中述明。

第二章:睡眠生理基礎與睡眠調節機制 (待續)。


 
 
 

留言


©2019 by 曹昌堯醫師診療室.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